形态描述
形态特征 壳体中型,正圆锥形,壳高39mm,壳宽40mm,壳质坚厚,壳周稍膨胀。壳面棕褐色或青灰色,甚均匀。螺层9、10层,呈覆瓦状,与明显的缝合线相接,该处环生一些头端呈近圆形的中空棘状突起。螺肋由念珠状颗粒组成,颗粒多为2行,也有3、4行者,大个体体螺层的螺肋较不明显,向右倾斜的螺纹较明显。底面平,白色,较光滑,有一些同心的细螺纹与有旋细纹交叉;螺轴扭曲成耳状突起;外唇薄,内壁较平滑,有浅沟纹,内侧具3、4个甚小的褶皱。无脐孔。厣圆形,黄色,为多旋型,核居中央。
大小
壳体中型,正圆锥形,壳高39mm,壳宽40mm,壳质坚厚,壳周稍膨胀。
生物学
生物学特性 暖水性强,生活于热带珊瑚礁和亚热带岩礁海域,营匍匐爬行生活。主要分布于潮间带低潮区和潮下带10余米水深处,在黑潮主脉流经的台湾东北角海域,分布记录为3—15m。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涠洲岛周围采获最多。1989年8月至1991年10月,广东海岛资源综合调查(潜水调查):出现频率为26%,潮间带调查生物量以南鹏岛最高,为305g/m2,栖息密度为2 ind/m2。
生境信息
暖水性强,生活于热带珊瑚礁和亚热带岩礁海域,营匍匐爬行生活。
海拔范围
主要分布于潮间带低潮区和潮下带10余米水深处,在黑潮主脉流经的台湾东北角海域,分布记录为3—15m。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涠洲岛周围采获最多。
国外分布
菲律宾群岛,班达海,所罗门群岛,新喀里多尼亚岛,斐济群岛,萨摩亚群岛,琉球群岛,日本南部,莫桑比克海峡,马达加斯加岛海域。
国内分布
经济意义
经济意义 中型螺类,已知最大壳高为70mm,珍珠质层致密光润,数量较大,属经济贝类。肉可食用,贝壳可制作工艺品。
经济用途
中型螺类,已知最大壳高为70mm,珍珠质层致密光润,数量较大,属经济贝类。肉可食用,贝壳可制作工艺品。
分类讨论
分类讨论 关于 pyramis 的隶属问题,有置于 Trochus 属,有置于 Tectus 属,也有将 Tectus 作为亚属,近年来趋向隶于 Tectus 属。在形态分化上,pyramis 的螺轴弯成耳状突起和白色底面两大性状,与 Trochus 属中其他种类迥然不同。麦尔(1965)认为“属的主要特征是形态学上的独特性”;著者赞同这种分类理论上的概括,Tectus 属的建立是恰当的;因此,在本志中将 pyramis 置于 Tectus 属内。
其它信息
标本采集地 广东南澳、澳头、深圳、担杆列岛、上川岛、下川岛、硇洲岛;广西涠洲岛;海南新盈、琼海、三亚、西沙群岛、南沙群岛。